西湖边的孤山上,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房子“青白山居”,也叫“杨虎楼”。琉璃彩绘、歇山屋顶、斗拱飞檐,宛如宫殿。这里原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杨虎的私宅,但他从来没有在这座耗费大量心血建造起来的宅子里住过一次。
很多杭州人都知道,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,杨虎楼就成了文澜阁《四库全书》的藏书之地。历经近半个世纪,直到1998年,浙江图书馆总馆在曙光路建成,文澜阁《四库全书》才从杨虎楼搬了下来,藏入新馆的善本库。
鲜少有人知道,今天的杨虎楼,三层阁楼上,静悄悄藏了一个由浙江图书馆建的“中央纸库”。
公元105年,蔡伦利用树皮、麻头、旧渔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植物纤维纸,人类的文明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。
起源于隋朝的纯皮树纸、明朝宣德年间的大红宣、创于明代的汪六吉净皮扎花四尺,比东汉蔡伦的造纸术还早的新疆桑皮纸、距今有1400年历史的龙游龟纹宣、盛行于清代的深色洒金宣……当我站在纸库中央,听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古纸历史,生平第一次知道,原来世间的纸,还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。
“中央纸库”只是大家私下对它喊的简称,它有个正式的名字叫“浙江省古籍修复材料中央库”。207种、63万张古法手工制造的古籍修复用纸,产地遍及浙江、安徽、湖南、江西、云南、台湾、西藏、新疆等等,几乎网罗了现在全国能找到的各种类型的古法手工造纸。
2018-11-23
2018-08-17
2018-08-17
2018-08-17
2018-08-17
2018-08-17
2018-08-17
2018-03-29
2018-03-29
2018-03-29
2019-11-06
2019-08-23
2018-11-23
2018-10-23
2018-09-04
2018-08-17
2018-08-17
2018-08-17
2018-08-17
2018-08-17